您现在的位置:

气体废料 >> 正文 >

一粒开心果富含八种营养素

时间:2017-05-02 13:48:11来源:网络收集Tags:    ()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少数人患第二次麻疹,多见于发生第一次麻疹后的两年内。由于第一次出疹时,年龄较小或病初注射了丙种球蛋白或其他原因,未能激发机体产生足够而持久的免疫力,因而遇麻疹野毒株时,便会再次感染发病。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今年麻疹的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

怎样确定是否患了麻疹

麻疹应与猩红热、风疹、幼儿急疹等发热、出疹性疾病有所区别。根据患儿临床表现 :持续性发热,咽痛,畏光,流泪,眼结膜红肿等。在口腔颊黏膜处见到麻疹黏膜斑。发热 4天左右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出诊顺序为耳后、颈部,而后躯干,最后遍及四肢手和足。退疹后皮肤脱屑并有色素沉着。2 周前与麻疹患者有接触史。较易做出诊断。早期鼻咽分泌物找多核巨细胞及尿中检测包涵体细胞有益早期诊断。在出疹后第一天或第二天检测血清麻疹抗体,若阳性即可确诊。

麻疹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 ;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 ;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重复几次。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合并症立即看医生。

2.对症治疗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维生素A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

3.中药治疗

麻疹在中医属温病范畴,其治疗可根据病人情况辨证论治予以口服中药治疗,也可以选用中成药,如:小儿紫草丸:口服,有透疹解毒、清热活血的功效,适用于见形期;六神丸:口服,用于麻疹逆证时并发咽喉炎。银翘解毒丸或银翘解毒液:口服,用于疹前期、出疹期之初,功能辛凉解表透疹。

另外,还可以用外擦法、推拿疗法、针灸疗法、熏洗法。外擦法:麻黄、浮萍、芫荽、西河柳各50克,布包水煎,加黄酒250克,煮沸,待药液稍温,揩额面、颈部、胸背、四肢、手背等,以助透疹。推拿疗法:疹前期推攒竹,分推坎宫,推太阳,擦迎香,按风池,清脾胃,清肺经,推上三关,揉肺俞。出疹期拿风池,清脾胃,清肺经,清天水河,按揉二扇门,按肺经,推天柱。疹回期补脾胃,补肺经,揉中脘,揉肺俞,揉脾胃俞,揉足三里。熏洗法:西河柳500克,水煎熏洗全身。还有针灸疗法。

怎样预防麻疹

1.被动免疫

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2.主动免疫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4~6岁或11~12岁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

3.控制传染源

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4.切断传染途径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此病毒抵抗力不强,对干燥、日光、高温均敏感,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对麻疹病毒均有杀灭作用,但在低温中能长期存活。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 http://zs.tldxb.com  绛洞花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