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气体废料 >> 正文 >

贵溪一5岁学前班学生午休摔下课桌脾脏破裂学生,受伤

时间:2017-02-07 03:55:57来源:网络收集Tags:     ()

胡妍妍

唱歌教学作为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音乐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最经常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定位了"演唱”:是孩子们应该掌握的音乐基本技能之一,对于这种表现形式,标准中要求"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能够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基于此,唱好歌,更多的是要引导孩子在作品风格特点、情感、情绪、速度力度等等方面,更多的关注和表现。对于歌唱来说,"低吟浅唱”这是一种不常见的歌唱表现方式,它更需要演唱者情不自禁地、轻声地、发自内心地诵、唱,而且一定是演唱者陶醉其中的。

一、"低吟浅唱”有利于表达歌曲情感、意境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音乐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情感是学生智力及非智力发展的原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又是音乐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有情就会联想到意境,有意境自然生情,两者相互依存。

例如,我自己执教的《忆江南》这一课,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引导学生富有古诗词韵味的吟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有情感地演唱《忆江南》。在引导过程中,其实孩子能体会到诗人的感觉和当时的场景,慢慢的情不自禁地就半闭着眼睛,半迷糊着,很有韵味地唱起《忆江南》,有的孩子还能用动作帮助自己抒发情感。演唱过程中,我听不到喊唱的和很豪放的歌声,但更多的是让我感觉到来到古代的学堂,看见孩子们身临其境的轻声吟唱。我想,孩子们已经体会到诗人当年的内心情感和当时的意境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江南那数不胜收的的美景应该尽收眼底了。

二、"低吟浅唱”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演唱”作为表现领域的内容之一,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我们演唱教学涵盖的内容主要有"能够自然、自信、有表情、有感情的唱歌;演唱基本技能与嗓音保护”等等。

现在的歌唱教学中,学生喊唱的现象比比皆是,孩子认为唱歌的声音越大,说明他唱得就越好,越能被"别人”欣赏到,尤其是一些男孩子,有很多孩子声音总是哑的,包括说话都喜欢大声喊,更不要说歌唱,正确的呼吸、发声、演唱了。通过教学中"低吟浅唱”,引导孩子正确的呼吸,用自然发自内心的声音,投入地歌唱,慢慢练习,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歌唱教学的好方法。当然,音乐艺术中更需要和谐、自然、真善美。有了良好的聆听的习惯,相信,没有学不好的音乐,唱不好的歌。当前歌唱教学中的内容十分丰富多彩的,有很多的地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挖掘,最重要的还是针对不同的音乐作品,把握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才能真正表现作品的内涵。新课标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教无定法,还需要大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随机调整,灵活运用,关注音乐,努力做好美育教育教学工作。

三、"低吟浅唱”有利于对学生听觉的关注和培养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靠听觉感知,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曾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也是实践教学法的基础。听是音乐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学生是通过听觉对音乐产生直接的、具体的感知,从而形成感性认识。所以,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倾听音乐放在首位。音乐教学必须"以听为中心”。所以,当自己歌唱的音量调低了,情绪进入了,周围的音乐、其他孩子的歌声就都显而易见了,此时互相调整着,边听、边调整、遍演唱表现,这种合作、融合的感觉会更好,更成功,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 http://zs.tldxb.com  绛洞花王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