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布时间:2022-07-08 16:38:42
时间:2017-04-29 19:02:57来源:网络收集Tags: ()
谷玉荣
安徽省繁昌县繁阳镇城关三小(241200)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思维力、创新力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如何卓有成效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认为,运用多媒体辅佐阅读教学,不失为一种别有风味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究其原因,不仅因为它具有形象直观、丰富详实、情景交融、其乐无穷的特点,更重要是它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局限于津津乐道讲解知识,让学生思维受到种种扼杀的不足。并从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方面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激情!实践证明,运用它往往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它和传统教学大相径庭,甚至有天壤之别。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运用教师自身的语言、手势和上单调乏味的线条随便勾勒板书、板画、挂图和有限的没有新意的演示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只能雾里看花或一知半解,甚至索然无味,产生厌倦情绪。由于很多教学内容是不易用这些有限的手段去呈现的,因此教学起来困难重重。而现在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就变得形象鲜明多了,再现情景也变得更快,显然表现力的更丰富,感染力也更强了。
这是因为教师能根据教学的需要,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和宏观的限制,使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再现于课堂中,使学生得充分的感知,从而让他们获得丰富,比较鲜明的稳定的表象。这是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得出的结论,科学家们认为在人们的记忆中,语言信息与形象信息量的比例是1:10000,人们有了表象,也就有了记忆,种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才有可能。这种现有的表象就为理解知识和发展智能创造了条件。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具有强大的策动力,它使学生的思维如离弦的箭一发不可收拾,使学生的情感如澎湃的大海,汹涌而飞溅……从而使整个教学中情意浓浓、意味深长。使用它,教师的教学犹如猛虎添翼,笔者通过亲身实验认为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提供形象,激发幻想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及生活阅历的限制,表象储备较少,虽然在以往阅读教学中教师们很注重利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板书启发学生去联想、想象并进,而让他们着力理解语言文字,然而学生的那种认识想象毕竟是较模糊的,缺乏理性的,加之各人本身生活经验和知识的迥异,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常常会出现"不到位”或"越位”现象,这给学生思维发展带来不利,如何来改变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光教师"权威”定性是不切实际的,这种做法不仅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往往将学生引向歧路。
《观潮》一文,教学时开始学生认识上也曾有类似的偏差,这主要反映在以下两点:①认为潮由远处的"白线”到"近处”的"城墙”形成是由于人们视觉上的差异造成的。②认为句中的"白色城墙”是非常厚实、牢固的,犹如一堵真墙!事实果真如上所述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当时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走出理解上的"误会”,我立即安排播放了表现潮发展过程的电视录像,让学生仔细地看,并要求他们联系钱塘江特殊的地形特点进行思考,上述问题。其间我下意识地采取措施让学生对"景”沉思。当出现白浪掀起一座"水上城墙”时,我有意降低了声响,突出接连不断的冲天波涛的画面。
此时我强调学生带着形象和疑问去感知教材,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格外集中了,思维也更活跃了。终于学生豁地:"心领神会”,由"白线”到"城墙”,绝不形成的对"白色城墙”的理解就具体形象了:潮势越来越猛,把江水掀起了两丈我高,它一浪接一浪;此起彼伏,横贯江面,远远望去,仿佛是一道水上城墙……你瞧,不用教师费尽口舌学生就找出了答案,这真是"鬼斧神工”啊!由此,运用电视录像教学,学生的想象得到验证和补充,学生感知形象变得准确,种种疑问也倏地迎刃而解,对文字意蕴的理解更深入、更到位。
2展示情景,训练能力
语言文字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需要语言文字来表述它,阅读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文字,运用文字,那如何让学生快捷的掌握文字呢?那就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电视录像的辅佐来帮助学生理解它、掌握它、运用它、驾驭它、创造它。这可从我的一次语言训练中窥斑见豹。语文《趵突泉》作者构思奇妙,文章用个性的语言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文中描绘的泉水那优美动人的姿态,让人心旷神怡,拍案叫绝。教学中我告诉学生作者是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把泉的外表特征和丰富的联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来深化趵突泉的美丽。
是作者在观察的同时进行恰如其分联想而成的,那作者为什么看到这样的泉水就会产生那样的与众不同的联想呢?你能仿照它利用你的语言再说一说吗?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电视录像"传真”的作用,适时播放了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电视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欣赏趵突泉后,捕捉自己观赏时与作者共同的感受,并设法让他们说一说、写一写,这样经过一次次的观察、训练,语言表达力得到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得到训练。
3再现其境,触发真情
阅读教学的过程某种意义上说是情感诱发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参与举足轻重,叶圣陶先生曾云:入境始与亲。入境,方能生情;入境,是使读者以心去,读课文与作者同呼吸,共思想的关键所在。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其情呢?这里,教师的语言描述,课上的问题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学生入境,但这毕竟都是学生"耳听”的,是"虚”的,缓慢的,而电视录像则可以虚为真,以快替缓,让学生迅速入境,因为它难实实在在地活生生地再现情境,让学生耳染目睹,而"目睹”比"耳染”更具有"摄魂”的作用,所以它更能很快激发学生的情感的渲泄。让学生进入妙境,使教学取得极佳效果,这里我以《观潮》一文的教学为例。
文中介绍了钱江大潮自水天外咆哮而来,至人前时,潮头壁立,潮声轰鸣,形借声势,声助形威"奇特”的景观,教学中,我适时利用电视声"像”并茂的特点,来展示其"潮”情境。学生如临其境后,很快产生了激昂的情绪并相机和作者共勉。霎时间,屏幕上,潮头如马奔腾,犹如地塌山崩时,学生睁着双眼,屏息凝视……这时录像画面上的景象深深地震憾着学生们,他们忽地站起身情不自禁地脱口赞叹:"真是天下奇观呀!”此时学生真情流露,对课文理解更深刻了。你说这情这景不是"录像”造成的吗?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辅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效能新颖,它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带来了乐趣,也为学生视野的开阔、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舞台。可以说它是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平台”。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因地制宜,恰如其分地运用它,我们一定会在阅读教学园地中开垦出一块落英缤纷、芬草鲜美的绿地,让它名副其实地成为一片"独特的风景”。我相信多媒体的运用会让阅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