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布时间:2022-07-08 16:39:05
□李尚宪
乡村力士
当年回乡插队之初,最使我钦佩的是生产队里的几位大力士。他们都是膀大腰圆的壮汉。时年不过十五六岁的我,刚开始学挑担子,正逢生产队派工给公社粮站送公购粮,不过七八十斤重的一担稻谷,挑不到半里地,就把我累得气喘吁吁。
普通的男社员,一般挑上100多斤,走上十里八里,歇上一回,都属平常。而那几位壮劳力,挑上180斤到200斤担子,都是十里地不歇脚,一口气从村里挑到公社圩镇的粮站。尤其是阿强,那天上午他第二回挑着满满的两大箩筐的稻谷,离粮站还有三四里地时,看到他老婆在路边歇脚,便停下步来,把她那担稻谷轻轻往自己的大箩筐上一撂,将箩筐上的绳索往扁担两头挽上两圈,挑起担子快步赶往粮站,然后将四箩稻谷往磅秤一放,那收粮员一过磅,四箩稻谷重达300斤,把大家看了个目瞪口呆。
集体开工时,遇到挑重担扛重物这样的力气活,生产队里的几个壮汉,常常会较上劲,展示自己的实力。双抢时节,扛打谷桶(那时生产队还没有打谷机)几乎都成为那几个壮汉的专利。那谷桶,底窄上宽,呈梯形。刚开始下田时,谷桶就不算轻,投入"双抢”之后,因为连续多日在水中浸泡,逢雨天,重量更会成倍或几倍增加。搬动谷桶,尤其是在山里的梯田上全靠人用肩膀运送,是一件十分费力的事。只有阿强阿戊等几个壮汉,扛起三四百斤重的谷桶,却能在崎岖泥泞的山道田埂上行走自如,健步如飞。
生产队每年烧石灰,往往成为最能展现社员力量的力气活。回乡插队三年之后,我变为身高1.72米青年社员,慢慢地从过去肩挑七八十斤,成长到能挑100斤担子,走上十里八里不歇脚的壮劳力。烧石灰,每担石块都要过秤,每回过秤,自己所挑的担子都达200斤,最重时可达240斤,跟阿强阿戊他们相比,却仍然有着很大差距,他们每担至少240斤,有时甚至超过300斤。听说我回乡插队前几年,阿强阿戊他们几昭通主治癫痫病的医院是哪个个社员,曾比过谁挑得最重,曾经挑断过两三条扁担。只是可惜,当年我还未曾回乡插队,错过了那场观赏比赛的机会。
四十多年过去了,近些年回到家乡,我都要去看望阿强阿戊几位当年的壮汉,他们都仍然健在,都已儿孙绕膝,安享四代同堂的幸福晚年。阿强的儿子阿平,年过不惑,说是至今仍能挑起400多斤的担子。只是,随着社会进步和农机事业的发展,现在家乡里的人们,再也不用像老一辈人那样,挑重担行远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