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气体废料 >> 正文 >

逝去的2019_经典文章

  我们如果换位思考一番,便不难发现这正是一些白领的悲哀。因为,在她们的择偶观点中,这个"匹配”多数所指的是彼此外在条件,而不是情感之间的"匹配”。这个21世纪的择偶观点,比起古代谈婚论嫁提倡的"两情相悦”好像还后退了不少。

  最新的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1982年,我国适龄单身为174万户;到了1990年则上升到了800万户。可时至今日,仅南京市适龄单身的数字就达到了40万,京沪两地更是各在百万以上。周末单身俱乐部成员的学历均在大专以上,登记人数则达到1000多人。以上数据中占到70%,其中多数为白领。白领之所以处于让家人焦急,让社会无奈,让自己尴尬的地步,其中有相当的因素是她们主观造成的。

  专家对此剖析指出,在她们传统的婚嫁潜意识中,天生就不如;因此,无论在生活上、工作上、还是经济等方面就得依附于。她们接受的虽是现代文化,骨子里却是过去流传甚广的嫁鸡随鸡,嫁汉嫁

  某外企做部门经理的熟人月薪达5000元,32岁了仍旧单身。她对我说,作为年轻怎么不渴念得到的爱呢?自己越看清楚这点,就越清楚哪些不能嫁!可正是她的这种"清醒”,让她独自面临漫漫长夜,一种无助的寂寞时时时袭上心头。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那么"勤奋”,还是"差一些”好。

  对此,江苏省行政学院一位钻研婚姻问题的资深专家以为,一些大龄出色的白领在择偶时得现实一些,对男方的外表要求宽恕些,求爱方法主动些,择偶条件也无妨灵活些。有一个社会学者的测算颇耐人寻味,并值得有关人士思索。一个30岁的女钻研生,如果按门当户对的择偶基准,那么她的选择配偶面只有0。2%,而按"三不”测算,指"年龄大小不计,学历高低不计,婚丧离异不计”,那么她的选择配偶面便会增至20%。由此可见,白领择偶,还是应该回到"两情相悦”的基础上,需知,情场也会过了这"村”,就没有这个"店”。

© http://zs.tldxb.com  绛洞花王网    版权所有